这是被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所以把它列在第一位进行解答,这个问题的核心点是建盏釉料配方是否天然无公害?盛茶后是否会从釉面释放出有害物质到茶水中?
第二个问题是很容易回答的,建盏原产地稍具规模的厂家都有将自己的产品送到权威的检测机构进行安全性检测,我们公众账号之前也做过两期公示,每一个检测结果都是符合标准的。第一个建盏釉料配方的问题,小编和建盏新生代工艺师的佼佼者翁书杰进行过多次深入的交谈,最近翁书杰刚刚研制出金色斑油滴盏,是目前建盏界最像李达老师斑纹的工艺师,对于釉料配方他非常有发言权。谈话中有些涉及到民族工艺的机密,这里就不作详述,翁书杰表示,建盏釉料的配方主要由当地独有的矿石、草木灰、松木柴等组成,这些成分对于每一位烧制建盏的工艺师来说,都不是秘密,也不是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是配比的成分和烧法的不同,就会导致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出来。这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有些人的观点是,建盏要玩就玩老盏。诚然,老盏的确非常吸引人,因为是历史文物,有历史感,有增值空间,有古代的纯正工艺,但是要收藏老盏需满足很多条件:您有足够的预算,有辨识真假的慧眼,并且非常了解老盏的价格行情,再加上运气好碰上一只品相好的老盏,然后好不容易您上手后将老盏高高的挂起,不会拿来把玩,因为万一碰坏了可不得了,所以说玩老盏只是单纯的收集古董的行为。而把玩建盏是主观意识极强的行为,建盏是为喝茶而生的,玩建盏除了把玩建盏的神奇工艺外,还可以体会用建盏喝茶过程中的无穷意境和乐趣,亲身参与到养盏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个把玩的过程少了很多功利和目的,而是修身和随性,并且每一位爱好瓷器工艺,爱好喝茶的朋友都可以参与其中,意义并不比古董收藏小。平心而言,如果一个柴烧的建盏和一个电烧的建盏放在一起,如果斑纹的效果一样,那肯定是选择柴烧的建盏,对于柴烧建盏和电烧建盏而言,其原料是完全一样的,区别在于升温的方式不同,窑内的环境也略有不同,柴烧的釉面温润度会好于电烧。建盏的工艺原理特殊,斑纹的成型过程对时间和温度区间的要求极其高,离开这个狭小的空间,斑纹就永远消失不见,无论是电烧还是柴烧都绕不开这个技术难关,而电烧可以相对更好的控制烧制过程,烧制出柴烧极难出现的效果,从斑纹效果来说,电烧建盏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解决了柴烧的很多工艺瓶颈,产业才得以形成,产业发展了反过来也可以推动柴烧的工艺,但目前柴烧工艺还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在现代主流的茶杯中,建盏属于后起之秀,大陆有传统的青瓷白瓷,日本和台湾有天目,这里我们不做瓷器派系高低的探讨,应该说是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日本的天目受建盏影响极大,台湾的天目又受日本天目影响极大,或者这么说,日本和台湾的天目大师从未停止对建盏工艺的研究和探索,但能集大成者寥寥无几,为什么呢,笔者猜想应该不是技艺的问题,而是缺少了烧制建盏的天时地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造一方器!有些人说建盏是炒作起来的,火不了多久,很快就会销声匿迹的,这种说法不是完全没有根据,这些年来经常都会有东西莫名其妙的被炒作起来,价格在段时间内急速上升,然后又如陨石般火速坠落,并化成一股青烟消失在人们视线中,建盏会这样吗?建盏的兴起来源于,从国家层面上对建盏的工艺和文化表示了高度肯定,并在央视多个电视台进行了大量的纪实报道,制作了多个纪录片,看似建盏的火很突然,实则这是一个必然,因为建盏符合汉文化的标准,符合民族工艺的标准,符合实用的标准。举个例子,紫砂壶的历史悠久,也经历了多个价格波动的时期,甚至行业中还经常发生化学釉料和代工的丑闻,但紫砂壶有消失吗?显然没有,因为有艺术价值,实用价值的民族工艺是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再举个例子,日本人对建盏膜拜了几百年,在很多日本的寺庙中,要请出建盏须先沐浴更衣,无比敬畏,我们也许挺难理解这种极致的崇拜,但至少应做到认知和传承。